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院动态

【青心守护 向阳而行】庭审进校园 普法零距离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年03月31日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频发,与之关联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涉案人数逐年增多,而这类犯罪的主体中不乏涉世未深的在校学生,为增强未成年人防诈反诈意识,筑牢反诈“安全墙”,3月27日下午,沂水法院开展“现场庭审进校园”普法宣传活动,在临沂市机电工程学校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案件,400余名师生旁听庭审。

202503280902449720617

    庭审结束后,青阳普法志愿服务队成员牛力结合庭审案件,针对青少年易涉的帮信、掩隐等新型犯罪进行专项授课,通过真实案例剖析、深度互动问答等方式,鼓励引导学生们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警惕沦为电诈“工具人”。

202503280904145565906

202503280905092227025

本次专项普法活动,将刑事案件庭审“搬”进校园,通过“寓教于审”“以审促学”的方式,以案件为切入点,开展靶向法治教育,为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系紧青少年“法治安全带”注入了强大司法力量。

 

法官提醒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指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信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指行为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仍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

未成年学生涉世未深,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足,法律意识淡薄,易受到利益驱使或不当价值观的引导,沦为不法分子的“帮凶”。广大青少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学习掌握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理财观念,增强自身反诈意识,莫因小利随意出售、出借自己的银行卡、电话卡、微信支付宝账号等。青春不应留污点,守法方可行致远,同学们要树立正确价值观,提升法律素养,如遇可疑情况,请及时向学校、家长或公安机关反映,切实筑牢法治防火墙。

关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沂水县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沂水县鑫华路45号 电话:0539-2232809 邮编:27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