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阿非利加亚洲的感动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年02月17日 | ||
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我时常觉得遗憾,因为无论人的一生有多长,永远只能顺着一条轨迹走下去。我们可以走走停停,也可以流连风景,但是总不能偏离轨道,背负着责任去奔赴不远万里。唯有读书,滋养我们的灵魂,带我们穿越时空,探寻我们人生轨迹之外的无数种可能。所以,即便朝九晚五,即便高楼大厦柏油路,依然可以凭风驰骋,活出风姿绰约不一样的味道。 当翻开毕淑敏这本《非洲三万里》的瞬间,有些迷惑和惘然,印象中的情感作家,作品多是青葱岁月里的卿卿我我和往事如风般的阳春白雪。然容我认真读完序言,就已经深深着迷。这些用文字、镜头和画笔记录下来的旅程点滴,把蜿蜒非洲大陆的“非洲之傲”带到我们眼前,将生命中的温暖和荒凉一一呈现。 对非洲的认知,一直停留在初中地理对其大陆海洋、人口分布、矿产资源、摄氏温度的层面,刻板而无趣,最感性的认识也是茫茫非洲草原上奔腾的长颈鹿、斑马和非洲雄狮了。至于其文化,了解可谓贫瘠。书的序言部分,作者讲故事一般将非洲的全称“阿非利加亚洲”娓娓道来,我就知道,这本书,一定会呈现给我一个全然不同、活色生香的非洲大陆。 书的开篇——《露西说,欢迎你回家》,我几乎是喃喃自语般的重复,欢迎你回家,脑海里呈现的,大约是皮肤黑亮牙齿雪白笑容明媚的中年女子,用母亲般的热情等待远方的来客,却是回家。对,不是作客,而是回家,从曾经神秘古老如今迅速崛起的中国,从曾经坚船利炮如今现代文明的欧洲,亦或是从经历过独立战争步步走向超级大国的美国……从这个世界的无数个角落,回家。带着疑惑不如说是冲动,想认真倾听这个关于回家的故事。 在埃塞为比亚首都斯亚贝巴的国家博物馆,戒备森严的境界、随处可见的持枪卫兵,只为保护一个女人——露西。博物馆大厅扑面而来一具残缺的骨骼化石拼凑起来大幅图片下面赫然写着——露西说,欢迎你回家。当地人会骄傲的告诉各国的游客,她已经350万岁了。是的,露西其实是一具残缺的骨骼化石。“非洲起源说”认为,如今世界上几十亿人的DNA,都能找到在此处出发的证据。 读完这个由化石引发,而由考古学家带来的看起来充满科学推理的理性故事,心里却是满满感性的情绪。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地球村上,自人类起源就开始了无休止的厮杀,为了土地、财富、资源、地位……然而在这里,在露西瘦弱纤细的臂膀下,这个星球上所有的人,不论男女、不拘种族、不辨肤色,更遑论国家,男女老少都被她揽入怀内,所有的人都是她的亲人,她视普天下的人为一家。我们拥有同一个家园,共同守护着地球的一草一木、山川河流;尽管我们相隔万里,却可以共同接受日月光华的沐浴,共同拥有一片蔚蓝宁静的天空。正如作者所说,“生命的链条是如此之长,我们个人是这么渺小,我们要将这链条完整的传递下去。” 毕淑敏说“也许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都有浪迹天涯的渴望吧”。年过而立,我曾经渴望和憧憬过地球上很多地方,马尔代夫的碧海蓝天,夏威夷风情满满的草裙舞,澳大利亚神奇的大堡礁,圣托里尼的蓝白格调……却唯独没有向往过非洲。但是,《非洲三万里》带着我“鲜衣怒马、仗剑天涯”的渴望,横跨非洲大陆,将非洲之傲车窗外的奢华与贫瘠、车轮驶过百感交集,甚至铁轨上的斑斑锈迹,真实而又鲜活的呈现在我的面前。这场直面饥民、皇帝、僧侣、狮子和荒野的旅行,让久久困顿在城市中的我,领略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激发着我们对生命与自然的不懈追求。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