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随笔

家2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年06月13日

“那一年的那一天,来到这门前,满地的梧桐叶,初来乍到的秋天,穿制服的小姐姐,漂亮得不明显,你说梦想一定会实现,在未来的某一天,时间好像一转眼,故事走了这么远......”每当听到奶奶灰乐队写给法院人的这首机关民谣,我总会随着歌词陷入深深地回忆,回想着那些逝去,也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漫天。当看到这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时,我们仿佛看到了他们四十余载的光辉岁月,看到了他们用奉献和汗水抒写的法院情怀,我们是青葱年少时的他们,他们是峥嵘岁月里的我们。有人说离别是世界上第二浪漫的事,因为从此之后每一次相遇都是重逢,而重逢是世界上第一浪漫的事。那么,山高水长,让我们期待他日再相逢。

“电梯里的年轻人,那眉眼很像我们,终会有那么一天,要告别这扇门,满地的梧桐叶,不期而来的风,写下过那些句子,档案室落满灰尘,不需要更多举证,那就是我们的一生”。

 

“心安之处,即是家”。在我心里,我有两个家,一个小家,一个大家。今天我所写的这个“家”,是一个令我难以忘怀的大“家”----沂水法院。

在沂水法院这个“大家庭”里,有我众多的兄弟姐妹,在这里,我一生最美好的时光,一腔青春热血、满腹干劲与激情都默默地挥洒在了这片最值得奉献、最值得回忆和自豪的热土上,回首,令我思绪起伏,感慨万千。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自1979年我初到沂水县人民法院工作至今,转眼己有45个年头了,2023年6月,在这个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沂水法院“大家庭”里我光荣地退休了。

沂水老法院大门口 - 副本

在这个“大家庭”里,我由刚到沂水法院的那个十五六岁的小伙变成了一个年满六十岁的老人;在这里,我见证了这个“大家庭”四十多年来由几十个人到现在近二百多个人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她由小到大,由大到发展改革壮大的每个历史进程……在这里,她也见证了我四十多年来由青年、到中年、到老年的每一个成长瞬间……,每当想到这个“家”,我的眼前就涌现出我在这个“家”40多年的努力与付出、欢笑与汗水,点点滴滴……。

这个“家”是最值得我回忆珍惜的地方,这里融入了我的血液,融入了我的人生。

在这里,我先后完成了法律专科、法律本科及法律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在这里,我入了党,在党组织这个大家庭里得到浇灌与培养,由此而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明确了党员的神圣权利使命与义务。

在这里,我转了干,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法官,秉承着对法治的信仰,坚守着自己的职责,努力践行着“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奋斗目标。

在这里,我先后历任过书记员、助审员、审判员、副科级审判员、正科级审判员、一级法官、四级高级法官、二级主任科员、一级主任科员、四级高级法官助理;

在这里,我获得了许多各类工作先进及三等功的荣誉称号,有多篇学术论文在省市县获奖,先后编写了多部学术论著,其中《法官道德修养学》一书,填补了国内《法官道德修养学》论著的空白。

这些年的努力,让我的人生更加充实而丰盈,让我体会到了奋斗的幸福,让我为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法官而自豪,而无愧于心。

如今,虽然退休了,但我仍然会默默关注着这个大“家”里的发展,为这个大“家”里众兄弟姐妹们拼搏超越所取得的一个又一个的成绩荣誉而鼓掌喝彩……衷心祝愿沂水法院这个大“家”越来越好......

我的心,始终与沂水法院在一起。

SH106549 - 副本

                      

供稿:庞守洪

编辑:高佳敏

审核:杜正波

关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沂水县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沂水县鑫华路45号 电话:0539-2232809 邮编:27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