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成武县人民法院2019年1月1日 星期一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三强三优】星火灼华·青锋映法 | 以文铸魂守初心 以法为纲担使命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28日

星火灼华,

聚微光以燃法治薪火;

青锋映法,

砺初心而守正义天平。

编者按

“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在以人民法院工作现代化支撑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青年是整个人民法院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也是我们人民司法事业的希望和未来。为全面展现青年干警在司法实践中淬炼成长的鲜活图景,传递新时代法院人的精神力量,激励青年干警担当作为,成武县人民法院特推出“星火灼华·青锋映法”青年干警风采展示栏目。“星火”喻青年干警的炽热光芒与锐意进取,“灼华”亦谐音“灼铧”(耕犁之刃),寓意深耕法治土壤的耕耘者,以法律智慧灼照人间纷繁。让我们共同见证“青锋力量”在基层法治沃土上绽放的灼灼光华。

uploads/ueditor/20250428//174580662859f8e5b4b4aca154.jpg

王伟彪 民二庭 四级法官

法律人的案头有两卷长卷:一卷镌刻着冰冷的律令,墨痕如铁,承载着千年法理的巍峨;一卷流淌着温暖的人情,笔触若泉,浸润着世道民心的温度。如何将法理情交融,是每位司法者的毕生叩问。这叩问,恰似江河奔涌时对山川的凝望——既需以法为纲,劈开混沌;又要以理为据,心悦诚服;亦要以情为脉,润泽苍生。从憧憬法律事业懵懂的少年,到公平与正义的忠诚践行者,自踏入成武法院的那一刻起,我便将“崇法 明辨 厚德 笃行”八个字刻入血脉;从青涩书记员到独当一面的法官,变的是岁月沉淀的阅历,不变的是那份“法槌在手,山河在心”的炽热。

法治信仰:镌刻于骨的“精神图腾”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治的信仰,是深植于华夏文明血脉的基因。胸前法徽,既似青铜鼎上铭刻的“刑德并施”,又如《唐律疏议》中“一准乎礼”的庄严。我曾踏着晨露走进村落,为这片土地的“守护者”解读《土地承包法》;也曾顶着暮色步入校园,以“商鞅徙木”的故事向少年诠释诚信之重。当冰冷的法条化作田间地头的方言俚语,当晦涩的法理成为孩童眼中的星辰大海,我愈发笃信:法治的伟力,不在高堂之上的威仪,而在寻常巷陌的薪火相传。我深知,青年法官,当如古时“獬豸”明辨是非,更似今日“燃灯者”照亮人心。法槌起落间,既需裁断是非曲直,亦要守护“天理国法人情”的浑然一体。一纸判决,是法理逻辑的展现,亦是带有温情的诗行;一场庭审,是程序证据的博弈,更是诚信文明的对话。

uploads/ueditor/20250428//1745806654dfe72487a81924e3.jpg

大蒜地里话丰年,解答法律知识一片

uploads/ueditor/20250428//174580667292f2c2773ea8b01c.jpg

成法润禾,伴你成长

uploads/ueditor/20250428//17458066896ed550d7ab5f2d8e.jpg

召开成武县金融领域府院联动工作座谈会

司法为民:流淌于心的“血脉密码”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法官的使命,在于让公平正义的根系深扎于民生的土壤。法官从来不是诉讼的旁观者,而是矛盾纠纷的化解者。曾经在审理的一个案件中,孔某与邓某因装修款8000元产生纠纷,对簿公堂;庭审中,双方针锋相对,怒目相向。为彻底解决纠纷,我和书记员走进邓某家中了解情况并进行现场调解。最终,一杯清茶、半日长谈,将法理情在不经意间融入,润物无声,恩怨化作檐下细雨,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当场履行,案结事了。“大案如山,小案如芥?”并非如此!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于百姓而言,八千元装修款与百万房产纠纷,皆是生计所系、尊严所托,落在天平上,最终都是同等重量的公平正义。我牢牢谨记,法官手里一个案,百姓心中一片天。无论是在当事人遇到开发商一房两卖时的无助而帮助其顺利解决,还是跨千里、解纠纷,促使案款当场履行。每当我看到当事人握手言和,露出满意的笑容,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那一刻,法官的勋章,不在法袍金徽,而在人间烟火里悄然绽放的温情里。

uploads/ueditor/20250428//1745806793fc8b17a8afa13056.jpg

房屋装修起争执,现场调解化纠纷

uploads/ueditor/20250428//174580681401f30b2b3659e27c.jpg

跨千里、解纠纷,促使案款当场履行

砺行致远:熔铸于魂的“奋进底色”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审判席上,每一次法槌敲响,皆是知行合一的修行。初任法官时,我曾为一起合同纠纷案辗转难眠:法条明晰,但背后是两家企业几十名员工的生计。最终,我以“调解优先”为舟,引导双方共寻利益平衡点,终使僵局破冰。那一刻,我顿悟:司法者的智慧,不仅在于“断案如神”,更在于“化干戈为玉帛”的胸襟。当下,面对“案如潮涌”的挑战,庭长教我以“庖丁解牛”之匠心钻研类案。夜深人静时,一盏孤灯、一册卷宗,字里行间皆是人间百态。唯有以“日日新”的锐气精进业务,以“事事明”的笃定锤炼心性,方能于纷繁世相中守住法治的灯塔。

uploads/ueditor/20250428//174580683736241d4699826ed6.png

荣获全省法院调研工作先进集体

uploads/ueditor/20250428//1745806855bea0ff8ce7a4d56f.jpg

uploads/ueditor/20250428//1745806871c61b89a2ab4e4d22.jpg

多次荣获法院先进个人

民事审判的每一个卷宗都是一部微型史诗,记录着人生的悲欢喜乐。我们用证据丈量事实,用人性光辉温暖程序。未来,我将继续以“司法良知”校准人生航向,用“工匠精神”雕琢每起案件,让法治的星火在每一声法槌的余音中生生不息,让司法的温度在每一个细微的判决里薪火相传。

关闭
友情链接